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
4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毕昇书坊举办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邀请学校离休老干部魏志刚教授分享读红色经典《西行漫记》的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杨文主持。
红色读书分享会
《西行漫记》是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由胡愈之、郑振铎等老一辈出版家于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时,因为原书名太“红”,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极易引起敌伪政府注意,不利于出版后发行,书名《西行漫记》是受范长江作品启发而来,当时范长江著《中国西北角》一书颇为流行,使“西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代名词,《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西行”即借用此寓意,“漫记”是用游记的形式来掩护其中红色的内容。
魏志刚教授分享读书体会
《西行漫记》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即毛泽东个人自传。魏志刚教授围绕这一章分享了毛泽东是怎样读书并通过读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导中国革命的。他指出: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三本书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除这三本书外,毛泽东还读了《资治通鉴》《新青年》《京报》等大量的书报刊,毛泽东正是把读书和调查研究相结合,才找到了救国道路,从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受毛泽东同志读书的启发,魏志刚教授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多读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要和实际结合起来读,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魏志刚教授红色教育教材研究室”藏书展台
读书分享会之前,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志刚教授红色教育教材研究室”在学校读书月启动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正式揭牌,该研究室将致力于红色出版文献的收藏、展示、研究等工作。此次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和毕昇书坊展出的红色教育教材,就是该研究室成立后举办的首场教育活动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