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门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 思政课建设
    本科生思政课教学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
  •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培养方案
    导师队伍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教研成果
    教研获奖
  • 师资队伍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党群工作
    党组织架构
    分工会组成
  • 学生工作
    规章制度
    组织设置
    获奖情况
  • 联系我们
  • 学院概况
  • 思政课建设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联系我们

导师队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方向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导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

胡虹霞



【基本信息】胡虹霞,1975年9 月出生,湖南常德人

【学历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

【职称职务】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北京伦理学会理事

【任教课程】《马克思主义出版伦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伦理学

【学术成果】

代表著作:

1. 专著,《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

2.专著,《困境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4

3.合著,《出版伦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1.4

4. 主编,《服务教学 促进发展》,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12

代表论文:

1.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北京教育(德育)》,2024(4).

  1. 2.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伦理意蕴,《现代交际》,2022(8).

3. 试论出版道德的三重依据,《出版发行研究》,2017(11).

4.出版的伦理与伦理的出版,《编辑之友》,2013(12).

5. 从“测度”到“本真”:西方时间观的嬗变——兼谈海德格尔的时间观,《理论探索》,2010(7).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德建设基本经验探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7. 抗震救灾精神的伦理意蕴,《理论探索》,2009(1).

8. 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北京教育》,2005(5).

【主持课题】

1.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2012-2014年)

2. 北京市教工委人才项目: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14-2016年)

3. 北京市学校思政课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2-2024年)

【获奖情况】

1.获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4年)

2.多次被学校毕业生评为“我最尊敬的教师”(2005年、2008年、2011年、2021年)

3.202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4.论文获中国科教文卫体征文评选一等奖(2014年)

  

相关附件

版权所有 © 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