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打造思政金课 培育时代新人》项目获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
3月29日,市委教育工委公布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评选结果。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学工部牵头完成的《打造思政金课 培育时代新人——北京印刷学院<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项目荣获二等奖。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的重要评选活动,旨在总结展示北京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与进展,交流推广各校思政育人的典型经验和特色方法。经过前期专家综合评审,共有30项成果进入现场交流展示环节。《打造思政金课 培育时代新人——北京印刷学院<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项目进行了现场交流展示。
《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课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用党的百年出版史所凝结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怀,用新时代党在建设出版强国征途中的伟大实践感召学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助力北印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构建,服务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课程显现三大特色。矩阵化设计,构建课程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理论课”+“课后课”“行业课”“实践课”的矩阵化课程体系,回答了有关出版的重大基本问题,巩固和深化了理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大胸怀”、拓展“大视野”、勇担“大使命”。
大资源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建立11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了京、沪两条红色出版研学线路,成立了“王选精神研习社”“韬奋精神研习社”两个学生社团,打造了由16位出版业界大家、学界名家组成的“大师资”,为课程教学开展提供了平台支撑和资源保障。开展了“博物馆里的思政课”7讲,组建了21个“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团队,以沉浸式教学强化了学生对红色出版精神文化的认同,推动了学校的“思政小课堂”融入出版的“社会大课堂”。
立体式协同,形成育人合力。课程由中国出版协会与学校联合开设,构建了“行业协会+学校”的校内外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学院+基地”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形成了校外资源高质量使用的机制。成立了专门的课堂教学专班和实践教学专班,组建了“教学副院长+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团队,建立了“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团队,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的机制。
课程实施成效明显。《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开讲以来,2800余名师生收看了开讲报告,406名学生选修了该门课程。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等行业单位共享了课程建设资源,200余名行业从业人员在线收看了所有专题的理论授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北京日报》《大学生(杂志)》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等1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点击率超100万,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获得了北京市委宣传部2023 年度“宣讲家杯”优秀理论宣讲视频奖,打造了“大思政课”的北印品牌,成为了引领学生“攀上出版知识、文化、思想、精神一个又一个高峰”的思政金课。下一步学校将出版教材、制作MOOC,面向全国高校和出版行业推广,并总结提炼课程建设的有效做法,为北京乃至全国行业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北印方案。
▲ 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
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实效,为推进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